商务咨询

13020133833

技术支持

18621663782

您的反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
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创新?

文章发表于2025-09-19 09:32:39,归属【企业管理】分类,已有39人阅读

企业管理

如今,“创新” 已成为一个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的关键词。在商业领域,它几乎成了声誉、机遇与财富的代名词,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。但创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?

若我们在谷歌上搜索 “创新”,会得到如下定义:

“创新 —— 指能从根本上改变或切实推动政治 / 社会秩序、生产方式及技术实现有效革新的一切新事物、新变革与新转变。”

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,创新本质上就是一种能为现状或既定格局带来积极改变的举措。这一概念与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之一 ——“持续改进” 紧密相连。在企业内部,创新可通过研发投入、工业 4.0 技术应用来实现;而在个人层面,创新同样可行。每个人都能通过持续改进,成为一名创新者。
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曾发表一项研究,指出最具创新能力的人具备五大特质:

1. 联想能力:正如史蒂夫・乔布斯所言:“创造力就是连接事物的能力。”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善于从既有解决方案(甚至是其他领域的方案)中汲取灵感,通过重新组合形成新想法。

2. 提问能力:创新者常会追问 “为什么?” 与 “如果…… 会怎样?”,他们会思考如何改进现有流程(即既定模式)以提升成效,并愿意打破固有假设,突破自身思维局限,设想反向可能性。

3. 观察力:创新者需能不带偏见、细致入微地观察常见现象。

4. 实践能力:创新者要能将新想法有效转化为原型产品或试点项目。

5. 社交能力:这里强调的是,创新者需投入一定时间与精力,与能从截然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的人建立联系。

那么,核心问题来了:“如何实现创新?” 在此,我想分享两条建议:

1. 转变思维模式,尝试走出舒适区。人类的大脑往往倾向于依赖常规与固有思维模式,因此很难为创新留出思维空间。创新意味着要让自己接纳有风险的想法,走出舒适区,并对自己熟悉的认知体系提出质疑。要知道,自由的代价是不确定性!若你能克服对未知结果的恐惧,就能真正获得思想自由 —— 摆脱固有框架后,跳出思维定式也会变得更加容易。

2. 主动与 “和自己不同的人” 合作、交流。在私人生活与工作中,我们往往更愿意与思维方式、世界观和自己一致的人相处,因为他们总会在需要时支持我们的观点。当然,与理解自己、想法相近的人共事的确有帮助,但这并非永远最优解。因此,只要有机会,最好让自己身边多一些思维方式与自己不同的人。如果无法理解与自己观点迥异者的视角,个人成长便无从谈起。

好了,知道了这些之后,该如何将这些建议付诸实践呢?

可行的方法有很多。你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:比如在日常中多旅行、接触生活方式不同的人、参加跨学科会议、多阅读等等。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更 “大胆” 的方式。